面對強勢美元以及美國升息也止不住的通膨危機,蘋果這一季財報仍創下歷年Q4新高,達901.5億美元、年增 8.1%,高於華爾街預期的889億美元。說明了它是全球前景不明時,營運最穩的科技領導企業。
值得關注的是,Mac在各界預估全球PC市場全面疲軟的情況下,銷售年增25%,創下歷史新高。這可歸因於4月到6月因中國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危機緩解,產量回穩所賜,以及配有夢幻晶片M2機型的推出。
蘋果的其他硬體產品如Apple Watch、AirPods也有不錯的表現,年增率近10%,銷售額來到9.65億美元,略低於Mac的11.51億美元,也寫下Q4表現新紀錄。
其中,近來主打健康服務、極限運動的Apple Watch Ultra異軍突起,以高電池續航力與較低價格吸引消費者,Luca Maestri也表示,市場對於此產品的需求高,蘋果仍在儘速處理供應限制,分析師更預估高階智慧手錶未來可為蘋果賺進100億美元以上的收益。
只是手機的銷售,就有點令人擔憂。全球手機市場下滑這兩季已成常態,蘋果本季這方面也表現平平,雖年增近10%,但營收遠低於分析師預期。說明即便是iPhone也救不了全球手機銷售衰減的頹勢。
不過Q4,未必能高度反映消費者認為iPhone 14系列到底「香不香」,因僅涵蓋8天的銷售日。對此,庫克認為有跡象顯示同業正面臨市場下滑,但蘋果手機的銷售仍十分強勁,顯示搶人策略成功,拉走了許多「Android用戶」。
不過他也坦言,iPhone 14 Pro、iPhone 14 Pro Max 等機款在生產上受到限制,蘋果也正試圖獲得更多的供應來解決需求。
另外,大環境的影響,雖然在這一季仍未對蘋果帶來衝擊,不過年底旺季可難說。下一季度(9月至12月)搭配節慶,通常是蘋果的銷售旺季,但財務長Luca Maestri卻坦言,下一季營收預計將低於Q4,至於本季表現優異的Mac,銷售更將按年下滑,服務類營收雖可成長,無奈難逃大環境衰退影響。
投資人也因看壞全球經濟衰退,恐怕對於高價電子產業的衝擊將越趨明顯。盤後蘋果股價應聲下挫3%,截至目前,今年累計跌幅已超過19%。
庫克大力推動的軟體服務內容,包山包海,從App Store、Apple Music、Apple TV+,到與互聯網公司如Google的搜尋交易皆包含在內。他也指出包含App Store的訂閱數在內,目前訂閱用戶人數從上一季度的8.6億來到9億。
不過,今年前3個季度表現都相當亮眼的軟題服務營收,Q4卻不如預期,年增率從二位數成長掉至5%,與去年同期的12%相比,這項投資人的新寵可說是表現平平。不過,蘋果也解釋增幅放緩是因匯率影響。
執行長庫克(Tim Cook)於《CNBC》受訪時怪到美元頭上,解釋若不是美元走強,第四季營收應有「雙位數」的成長。
蘋果正努力將軟體內容的豐富度提高,除Apple TV+近年新增原創影劇,更與Spotify搶爭有聲書版圖,而蘋果同時也正將訂閱費用提高,美國版已於日前公布將於12月上調,可看出這是針對全球通膨的抵抗策略,藉此緩解因全球通膨以及人事費用支出上漲導致的成本的衝擊。
為彌補因市場疲軟、硬體銷量下滑的廣告收入落差,蘋果也正佈局搶進廣告市場,除發展自身廣告業務,24日也悄悄在最新的ios 16.1 系統中,更新對於廣告商的規範,要求對App內的廣告抽成30%,被meta董事長祖克柏(Mark Zuckerberg)大力批評「抽成太高」。
另外,25日蘋果也正式公佈將在App Store 新增廣告欄位,放置於「Today」介面與應用程式詳細說明頁面,期待藉此提高廣告收益,降低對硬體銷售營收的依賴。
蘋果近期傳出與中國脫鉤,在海外展開新佈局,而目前新的生產供應鏈也已證實在印度落腳。對於印度的新興市場,Luca Maestri在回答法人提問時表示,蘋果在多數市場皆創下9月份的季度記錄,又以印度特別亮眼,「印度的營收突破歷史新高,泰國、越南、印尼和墨西哥則與同期增長了一倍以上。」
據《BBC》報導,蘋果2017年開始在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(Tamil Nadu)設廠,預計今年有5%的iPhone生產已轉移至印度,摩根大通(JP Morgan)的分析師也認為,至2025年,蘋果生產的iPhone中有四分之一將是「印度製造」。最新款iPhone 14的製造,也是蘋果首次新機發表後,僅數週便分散於印度生產。
近年全球科技業受制於美中經濟戰、中國針對疫情的封鎖禁令,供應鏈大塞車,蘋果此佈局意在分散風險,避免上一季度的缺貨慘況再度發生。
另外,蘋果近日終於向Type-C點頭,間接承認未來電子產品將全面轉為歐盟法定規格,雖說該法令將於2024年才正式執行,但未來蘋果的動向與應對方式,也引起界關注。
蘋果如同在「平行時空」的財報,再度展示了其身為市值最高公司的吸金能耐,然而在全球通膨、電子產品市場疲軟的大環境下,蘋果嘗試轉型也浮現陰影。至於印度順利生產新機種,是否又會影響到蘋果供應鏈全球佈局?仍需要持續關注。
